防霾市場亂戰
  陳益商務中心刊 王佑 章軻
  與上周末江浙滬等地污染指數一同“爆表”的,還有霧霾相關產品。廠商無法usb及時補貨,商家拿不到貨,買家只好“望霾興嘆”。
  “我們的綠盾口罩在天貓上5日銷售額是101萬元,6日達到了210萬元。”上海興諾銀行利率康綸纖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綸纖維”)董事長趙丹青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與口罩一樣,動輒“借錢成千上萬”的空氣凈化器也很熱銷。在京東上,幾乎一半的空氣凈化器無貨或只能預訂,而售價過萬的空氣凈化器全部無貨。
  儘管相關商家賺得盆滿缽滿,但一些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PM2.5(細顆粒物)口罩和空氣凈化器ARMANI市場上的商家魚龍混雜,不乏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姦商。更有圈內人士擔心,若大量次貨充斥市場,會讓消費者對防霾產品失去信心,最後造成消費者、商家共輸的局面。
  防霾產品脫銷
  “我們這幾天每個人都工作到半夜,有的人甚至只睡三四個小時,就是為了生產口罩和發貨,需求實在超乎想象。”康綸纖維的高層人士蔣先生對記者表示,包括其董事長趙丹青在內,部分高管都在一線生產基地指揮並協調出貨。
  康綸纖維的綠盾口罩有20多個代理商,而大渠道商也有不少,其中包括各大藥店、超市如“711”、全家、羅森等。在南京當地,一家十分有名的大型超市就是其合作伙伴。當上周霧霾“發威”後,這家合作伙伴第一天就訂了50多萬元的貨,第二天又要了100多萬元的產品,但工廠實在發不了這麼多。
  “上百萬元的渠道商還不止這一家,但我們最多都只能發四分之一,而且還要過4~5天才能發出去。”蔣先生說。這幾天,給蔣先生打電話的客戶和潛在客戶實在太多。為了避免麻煩,他最近常說的詞就是“沒貨”。
  除了口罩之外,空氣凈化器的供應同樣吃緊。霍尼韋爾公司相關業務總監凌震對記者表示:“過去幾年,霍尼韋爾在中國的空氣凈化產品銷售額年均增速為50%,而最近的霧霾天氣也進一步推高了銷量。”
  “上周100多個消費者衝進我們辦公室,要買空氣凈化器,但我們只是通過經銷商賣產品的。他們也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找到了我們在上海的經銷商,把倉庫里的空氣凈化器一掃而光。”瑞典空氣凈化器品牌布魯雅爾(blueair)中國區總經理李開玖告訴記者。
  在天貓網店,綠盾、3M、維康以及霍尼韋爾等多個口罩產品都已經脫銷。而一些主流的空氣凈化器如飛利浦、霍尼韋爾、松下以及夏普等也賣得十分火爆。有些凈化器銷售商甚至打出了“免戰牌”,需要客戶提前預約訂貨才會發售。
  “天貓+淘寶”的總數據顯示,最近7天時間內,口罩的搜索量環比、同比分別增長185%、495%,成交量環比、同比分別增長214%和903%;空氣凈化器方面,7日的成交量也同比、環比增長184%和910%。購買上述產品的客戶集中於上海、杭州、南京、寧波及蘇州等地。
  趙丹青告訴記者,綠盾口罩在去年銷售了200萬個,今年已經生產了600萬個口罩,但庫存很少,正緊急補貨中。李開玖則表示,中國銷售火爆的情形讓總部決定將中國市場放在首位。此前美國和日本市場是布魯雅爾的主戰場。
  嚴重的霧霾,創造了各種不同的商機。如上海的多家國美電器商城內,營銷人員們都把空氣凈化器放在較顯眼的展台位置,令走進商場的客人立刻就能看到。
  布魯雅爾也從12月3日起不斷對外發佈霧霾警示,並稱自家的空氣凈化器“由於供貨緊張,需要15到20個工作日才能送貨”。還有一些空氣凈化器企業也將各類市場評測及自己公司產品的介紹,一併放進微信中對外傳播。
  “唯品會”則另闢蹊徑,讓演員馬蘇現身說法,在微博推廣空氣凈化器。一些旅游及汽車銷售商也不遺餘力地添上一把火,紛紛以空氣凈化器作為獎品拋出,以求吸引及穩固客戶。
  市場魚龍混雜
  “幾乎所有的口罩都打著防PM2.5概念,市場上商家魚龍混雜,有的PM2.5口罩有效,有的則無效。我覺得普通的紗布口罩、卡通口罩是沒有什麼效果的。”趙丹青稱。
  最近北京市西城區科技館就口罩防霾效果做了一個小實驗。實驗人員將購買的不同材質的口罩內側包住吸塵器,然後用5秒鐘時間吸取一堆碳粉,從口罩內側看看碳粉能否穿透口罩。實驗結果表明一次性活性炭口罩、普通卡通棉布口罩、紗布口罩對碳粉的過濾幾乎沒什麼效果。
  空氣凈化器市場也十分混亂。目前市面上空氣凈化器除了常見的HEPA(高效空氣過濾)技術外,還有負離子、等離子、凈離子、光觸媒、納米水離子等讓人覺得高深莫測的技術名詞等。
  “像等離子、負離子等技術在美國成熟市場上是很少見的。” 李開玖稱,用濾網過濾顆粒物和用活性炭過濾氣態污染物是空氣凈化的兩種主流技術,這也得到了煙臺寶源凈化有限公司總經理於自強的認同。後者的公司主要生產空氣凈化器的濾網。
  除了炒概念,一些空氣凈化器廠商在空氣凈化效率上也玩起了數字游戲。比如不少廠商宣稱產品的空氣凈化率達到99.9%,但專家質疑這種實驗室的數據並不意味著消費者實際的體驗。
  “實驗室測出的數據適用於一個封閉的空間,而實際上室內的空氣與室外的空氣處於對流狀態,如果進來的空氣量大於機器凈化後的空氣量,凈化率不可能有實驗室那麼高。”李開玖稱。
  今年5月,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22台市場上的主流空氣凈化器測試後,發現能達到99%凈化率的空氣凈化器只有2台。
  與此同時,空氣凈化器除了號稱能夠去除PM2.5、凈化甲醛等有害氣體外,還有宣稱可以殺菌的。
  李開玖說:“一些廠商宣稱的殺菌其實是通過機器釋放部分臭氧來殺菌,但因為臭氧是一種有害氣體,所以用一些高深的名詞來代替,而不說是臭氧,其實用臭氧來殺菌在業內是有爭議的。”
  “市場上空氣凈化器產品良莠不齊,一些消費者買到效果不好的,會對整個行業失去信心,給行業帶來負面影響。”有業內人士表示。
  於自強此前也表示,一些品牌空氣凈化產品商做的時間雖長,但因為產品質量不過關,給消費者造成了空氣凈化器沒什麼效果的概念,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個危機。他希望相關部門出台行業內的具體規範。
  中國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主任宋廣生不久前曾對記者表示,目前空氣凈化器國標正在修訂中,新國標內容修訂除了會反映老百姓對空氣質量的需求,還會建立一套空氣凈化器評定標準,以應對混亂的市場秩序。
  呼喚第三方治理
  環保部4日稱,8日至11日,受較強冷空氣影響,華北中南部至長三角地區等氣象條件將明顯改善。
  儘管如此,霧霾的治理已經成為近段時間的熱點。在環保業界看來,“技術不是問題,資金不是問題”,那麼,問題到底在哪?
  在昨日召開的2013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國電清新環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開元表示,霧霾本身不是一天形成的。在治理方面,國家顯然有所偏重。他舉例說,長期以來,國家將脫硫、脫硝、除塵的重點放在火力發電領域,效果不錯。但在其他領域,如鋼鐵、水泥、玻璃、化工、冶煉、中小鍋爐治理等領域,問題就比較大。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駱建華也表示,霧霾畢竟涉及每個人的身體健康,誰都脫身不了。
  分析我國幾十年污染治理的教訓,“誰污染,誰治理”的模式飽受環保業內人士詬病。《環境保護法》規定,已經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應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制定規劃,積極治理,或者報請主管部門批准轉產、搬遷。
  但環境商會在調查中發現,很多排污企業並不具備相應技術和管理能力,致使污染治理設施不能正常有效運行,甚至出現偷排超排等不法行為。
  環保部一名官員告訴記者,西北某城市冬天空氣污染非常嚴重,“50米外看不到對面的樓房”,當地主管領導請專家診斷,結果發現,主要是這個城市中的3家電廠、2家煉化廠和5大企業在偷排。
  “不要認為企業有了治污設施,拿到了電價補貼,就會運轉治污設施。”這名官員說,一臺60萬千瓦的脫硫機組,如果滿負荷運行,一年的運行費用是7000萬元,但只要偷排一天,就會增加很大的效益。
  目前各界已經註意到,專業的事,要讓專業的人或公司來做。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市場化手段、第三方治理模式得到了高度肯定。
  參加上述峰會的環保上市公司共同發表了《推動環保產業進一步發展的若干建議》。該建議認為,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大力推行工業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確立“污染者付費、專業化治理”的新思路,正當其時且勢在必行。
  駱建華對記者表示,第三方治理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安排,這將促進環保產業市場的壯大,而一個健康節能環保產業市場的形成也將吸引更多的資本進入,形成良性發展的格局。
(編輯:SN0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b20gbth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